缺工潮!文組生跨界好時機 科技業高層分享工程師必備特質

2023/06/07

少子化、高齡化趨勢已不可逆,未來十年工作年齡人口將快速下降,台灣正面臨勞動力短缺危機,其中又以科技業缺工問題尤為嚴重,由友達光電、仁寶電腦、緯創資通三大企業領軍的 GOLF 學用接軌聯盟(Gap of Learning & Field),聯盟成員之一的 104 人力銀行,舉辦〈2023人力趨勢與企業人才戰略〉講座,由 104 集團總經理黃于純主講,與企業對談人才培育面臨許多挑戰。

著眼2023年,台灣面對疫情鬆綁後的產業復甦,以及少子化產生的人力缺口,有別國際科技業的裁員潮,台灣企業反而要面對缺工的窘境,搶人才成為企業重點課題,也因此科技大廠頻向文組生招手,引起眾多文組人才關注,想了解跨領域求職應該具備哪些條件。

GOLF 學用接軌聯盟成員之一的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總經理李境展Tomas(以下稱 Tomas),受邀至東海大學文學院,以《顯化你的解決問題領導力——以人文專業進入科技產業的五個準備》為題進行分享。

從人文社科背景學生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出發,對應到科技產業對於人格特質的需求,進而探討到企業端期望的核心專業技能,給予文組人才具體方針與建議。

文組生進軍科技業不是夢!跨域人才夯

演講一開始,Tomas 直接公開了台灣科技業 4 家中大型企業的文組生就業樣貌,可觀察到職能多元,有設計師、工程師、產品負責人、公關等,其中工程師的科系囊括中文系、外文系、哲學系,顯見目前科技業的用才,對於人才背景沒有設限。

圖為 Tomas抽樣分享台灣 4 家中大型科技企業的文組生就業樣貌,可觀察到工程師的科技背景沒有設限。(圖 / 鈦坦科技提供)

那麼究竟以人文專業進入科技產業,需要做好哪些準備?Tomas 特意結合當前最夯的 AI 工具 ChatGPT,得出以下五點:學習相關科技知識、掌握跨領域溝通技巧、掌握敏捷開發方法、提高自己的問題解決能力、持續學習,Tomas 收斂為「科技運用、溝通協作、敏捷成長、問題解決、持續學習」,接著逐點深入分享如何做好準備。

近期最紅的 AI 聊天機器人 ChatGPT,Tomas 特意將其與演講內容結合,衍伸要懂得運用科技工具的重要性。

科技運用|AI 不會淘汰人,被淘汰的是不會用 AI 的人

人文學科的學生進入科技業,首要不是學寫程式,而是如何去運用科技,以近期討論度最高的 AI 工具為例,大家都在談未來什麽人會被淘汰,但其實會被淘汰的是沒有在用這些科技工具的人,而不是淘汰所有的人類。

Tomas 提醒,ChatGPT 或其他 AI 工具提供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確的,要懂得運用科技理論與方法去辨別真偽,這才是更重要的能力。

溝通協作|問對問題就成功一半!

會打字就會用 ChatGPT 嗎?最大的差異在「你會不會問問題」,學習問問題的能力有多重要,Tomas 分享在企業裡經常提到「只要會問問題,問題就解決一半」,然而經常在對話時發現,有些夥伴連問題都不會提問,所以要培養大家練習問對問題的方式。

具體要如何練習?Tomas 首先提到薩提爾的冰山理論,要練習不斷針對自我的行為、感受、本質,一層一層下探、進行多角度的思辨,而這也正是人文社會學科的學生,在求學過程中就有的扎實訓練,成為文組生的一大優勢。

敏捷成長|霧卡時代下,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

對於在場的文組學生來說,「敏捷」是個陌生的名詞,因此 Tomas 先從「(VUCA)霧卡」說明起,起初是美軍在二戰期間,為了戰爭而定義出來的狀態,它代表的是一種Volatility(變動性)、Uncertainty(不確定性)、Complexity(複雜性)還有Ambiguity(模糊性),這個名詞過去十年在各行各業非常的流行,在過去三年的疫情期間更是不斷應驗。

人們難以過去的經驗預測未來事件,變化快速、跳躍,無法以線性推導的方式去思考,他提醒進到科技產業,要理解這個狀態,因為所有的變化是非常快速的,事件不相關、因果不確定,「敏捷」談的就是在如此混沌不確定的狀態下將事情做好。

具體的做法就是「短週期、小增量、收集回饋、持續迭代」,為了讓聽眾快速理解,Tomas用大家都很熟悉的疫情日常來舉例,陳時中前部長當時作為疫情指揮官,經常提到「滾動式調整」,今天講的跟昨天不一樣,這就是迭代,正是因為霧卡的狀態所導致,可說是敏捷的最佳演繹。

問題解決|跳脫舒適圈!挑戰慣性,培養成長思維

每當談到問題解決的能力時,Tomas 就會分享軟體工程界的大師傑拉爾德.溫伯格(Gerald Weinberg),他的書裡經常提醒一件事:「無論第一時間你面對問題的看法為何,追根究底大部份都是人的問題。」

 

工程師程式寫不好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呢?是需求寫不明確嗎?不會問問題嗎?還是程式能力不好?後來發現都不是,是人的問題。你講我不聽,甚或是你講的很多我同意,但是我還是執意用我的方法寫。

 

所以我們在企業裡面做了很多以人為本的培訓跟培養,Tomas 提到《快思慢想》一書中的心智運作方式,系統一代表的是如同自動導航,反射性的直覺思考;系統二代表的是按部就班分析的理性思考,他鼓勵大家要經常跳脫出系統一,進到系統二的思考模式。

 

他特別分享敏捷實踐大師 Linda Rising強調的「Growth Mindset 成長思維」,學習能力就像肌肉,只要願意鍛鍊就會增長,不要待在慣性的舒適圈裡,隨時保持一顆對事物好奇的心,有覺察就有改變。

持續學習|每一天進步 0.01,一年後進步 37 倍!

演講即將進入尾聲,Tomas 請大家回想今天聽到的許多新名詞,「也許你不知道,但你『知道自己不知道』,你開始有線索、有工具跟練習的方式,可以進到下一個『我知道自己知道』的階段,最後進到『我不知道原來自己知道』,原來某個概念我早就知道,我只是不知道這東西叫什麽。」

 

他鼓勵大家平時要帶著這種開放的狀態去做學習跟練習,與不同的人交流,然後知識領域與學習圈就會越來越拓展。更重要的是要捫心自問,對於學習是做到「有做」、「做完」、「做對」、「做好」、「做到極致」的哪個層次?你會如何定義自己學習的樣貌?

 

「每一天進步 0.01,過了 365 天,就會有 37 倍的不一樣。」Tomas 以《原子習慣》的複利效應做總結,時常提醒自己從系統一跳到系統二,每天的一點點不一樣,最終展開屬於你的多重宇宙就會很不一樣!

GOLF學用接軌聯盟免費課程 助學子成跨域人才

GOLF 學用接軌聯盟透過聯盟內企業會員無償分享,提供學子們超過 330 堂的內部培訓課程,透過線上課程的學習,可幫助學生獲取更多技術培訓、補足現行教育,並增加個人就業機會。

線上修習培訓課程後,銜接企業所提供的實習資源,提前與產業接軌,進而了解產業現況,儘早釐清職涯方向,降低未來實際進入業界的落差感,達到聯盟學用接軌的初衷。大專院校學生學生只需要透過學校信箱至GOLF學用接軌聯盟平台(https://www.golfedu.org/register/)註冊會員,即可免費開啟學習旅程,現在就註冊行動吧!

學生註冊會員